读卫校能不能当医生要视情况而言。
一、从专业设置角度来看
卫校有多种专业,传统的护理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护理工作,不能直接当医生。但是一些卫校也开设了临床医学、口腔医学等专业。例如,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过程中,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,如人体解剖学、生理学、病理学等。人体解剖学课程让学生熟悉人体的正常结构,这是诊断疾病的基础;生理学知识则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各个系统如何正常运转,以便判断疾病状态下的功能异常;病理学则侧重于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。
学生还会学习临床医学课程,包括内科学、外科学、妇产科学、儿科学等。内科学主要涉及对内科系统疾病(如心脏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)的诊断和治疗方法;外科学涵盖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、常见外科疾病(如阑尾炎、骨折等)的手术治疗等;妇产科学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孕期、分娩期的医疗处理;儿科学聚焦于儿童疾病的诊疗,因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成人有诸多不同,诊疗方法也存在差异。
二、从学历提升角度分析
卫校的学历一般是中专,在当前医疗行业环境下,中专学历想当医生面临诸多限制。不过,学生可以通过升学来改善这种情况。比如参加对口高考或高职单招进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相关医学专业。在大专阶段,专业知识会进一步深化,并且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,如在临床实习中跟随医生查房、参与简单的医疗操作辅助工作等。
还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医学院学习。在本科阶段,除了课堂教学外,通常还会安排科研项目和更复杂的临床实习,像参与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,以及参与临床科室的科研工作,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医学素养,使他们更接近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要求。
三、从执业资格角度考虑
即使从卫校的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毕业,要成为医生还需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。以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例,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。实践技能考试考查考生的临床操作技能,如体格检查、基本操作(如无菌操作、各种穿刺术等)以及病例分析的能力。医学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基础医学综合、医学人文综合、临床医学综合和预防医学综合等知识领域。只有通过这些考试,才能获得执业医师资格,从而合法地从事医生工作。
而且,在实际就业中,许多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,对医生的学历要求较高,通常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,并且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等。但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、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卫校相关医学专业出身经过努力提升学历并获得执业资格的人员,还是有机会从事医生工作的。